如何确定是否得了疑病症

    疑病症是患者持续存在的一种观念,认为自己可能患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、不断加重的进行性躯体疾病。这种观念对患者来讲非常顽固,也比较强烈,往往伴有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,也因此反复去医院就诊、检查。虽然多种检查或者反复检查、医生的诊断,都提示患者并不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,但是患者仍然不能接受自己没有躯体疾病,也不接受自己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,而继续去就诊。

  疑病的表现要持续超过2年以上,才能做出诊断为疑病症,所以诊断比较严格。这样的患者在现实中并不多见,比较多见的是身体有些不舒服,担心自己可能有某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没查出来,但是经过检查没有异常以后,患者自己能够意识到、接受身体没有严重的疾病,或者接受医生的建议,到精神科就诊,接受精神科的治疗,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疑病症的典型表现。

疑病症在临床上大体可分为三种症状:对健康的过虑、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、疑病观念。这三种症状各有不同的表现,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。

  对健康的过虑表现为病人纠缠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本身。病人并非不知道,对病过虑和着急害怕对健康不利,却苦于无法解脱。这种病人可以接受医生的解释,但照例打消了一个顾虑随即又产生另一个顾虑,或者病人自称道理都明白,却控制不住自己。

  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表现不一。有人经常注意心跳、数脉搏,有人则特别注意消化功能,如此等等。实际上,如果人们一旦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上,就会发现身体时刻都在起着变化。任何一点不适都极易被感觉到,一旦注意点固定在此,这个信息便会有放大作用:越觉得不舒服,不舒服好像越严重,越严重就更不舒服,最后形成固定的观点――这里生病了。

  疑病观念主要表现为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,尽管理由不充分,但绝不是毫无根据,患者的推理也没有明显荒谬的地方。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往往针对某一明确的器官疾病,为明确这一问题不断寻求调查验证。患者往往为让医生也明确诊断他患了某一疾病,于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求医、检查。若是阴性结果,可能对已有的观念有片刻的动摇,但过分的注意力并未从身体上转开。一旦再发现有不适,立即声称,病还是有的,只不过未查出而已。甚至认为最先进的仪器还没有制造出来,以后肯定会查出来。

 

  疑病症患者应尽早到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处就诊,否则,延误病情,给家人带来许多烦恼。患者往往抱怨家人对其关心不够,内科医生亦被纠缠得感到厌烦甚至恼怒。所以,应尽早发现,及时转诊。

脑康专家团队
  • 张士梅主任医师

  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学科带头人

    中西结合治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、双相情感障碍,精神分裂症、精神障碍、癔症等;对青少年情感、家庭教育心理,网瘾、酒瘾戒断心理疏导都有丰富经验。

  • 张艳萍特聘专家

   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特约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

    精神分裂症、抑郁障碍、睡眠障碍诊断、治疗及康复指导;神经症的诊断治疗;各类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;自杀意向的心理危机干预;认知行为治疗。

  • 田运华特聘专家

  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
    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、抑郁、精神分裂、神经衰弱、头痛、头晕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,尤其擅长精神疾病,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疗。

  • 费书华特聘专家

    原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医生 现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特邀专家 北京理工大学精神科主任

    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、抑郁、精神分裂、神经衰弱、头痛、头晕、焦虑等精神疑难疾病,尤其擅长精神障碍治疗。

  • 韩永华特聘专家

    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国精神卫生康复学会秘书长

    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分裂症、强迫症、恐惧症、躁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

  • 任杰特聘专家

    原北京安定医院医务科主任 北京安康医院精神科专家 曾任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组聘请专家

    顽固性失眠、重度抑郁、难治性精神分裂,药物依赖、酒精依赖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

  • 刘建成特聘专家

  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院长

    精神病,抑郁症,焦虑症,失眠症,躁狂症、强迫症,心理障碍。